

隆化县中关镇北铺子村下辖7个自然村,有480户、1142口人,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村,当年的贫困发生率为62.7%。从全镇贫困人口最多的贫困村,到2019年年底顺利脱贫出列,北铺子村历史性的摆脱了绝对贫困。今年2月,北铺子村被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。今天,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村的脱贫故事。
在中关镇北铺子村大樱桃采摘基地内,大樱桃长势喜人,颗颗饱满诱人。作为北铺子村的支柱产业,大樱桃基地采取樱桃种植、销售、农业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经营模式。基地投资2700万元,购种盛果期大樱桃树3200多棵,采用先进栽培技术控温控湿控长。从最初的11个暖棚发展到37个。流转土地170亩,建设温室暖棚37座,2020年春季,生产销售大樱桃4万多斤,销售收入400多万元。作为“一村一品”的主导产业,大樱桃基地的建立并不容易。
2014年,作为村里的在外能人,李常春被选举为北铺子村党支部书记,回家带领百姓摆脱贫困。谈起刚刚回村时的情景,中关镇北铺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常春介绍:因为我很多年不在家了,回村一看,村里确实还很落后,基础设施、各个方面也不行,村里经济搞的也不行,当时村里集体经济也没有,老百姓的收入也特别低。
在尝试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失败后,村两委和扶贫工作队、村民代表经过外出考察、深入研究,最终选定了大樱桃这个品种。说干就干,村党支部书记李常春牵头,村两委依托县内产业扶持政策,为产业发展争取棚室补贴、苗木补贴、项目补贴等资金670多万元,同时为园区争取水、电、路、坝等150多万元配套设施支持。
中关镇北铺子村党支部委员刘凤荣:当时征地也是经过村民代表大会,有些老百姓不理解,不支持,我们村委班子、扶贫工作队就给每家每户一次次的做工作,最终争取到了流转土地,面对着地势东高西底的土地,我们又拉土垫平,然后才建的大棚。
从最初的部分村民不认同、不理解,到如今村民的大力支持,这其中不光是村两委给村民做的工作,更多的是村民从中得到了甜头,增加了收入。大樱桃基地通过土地流转、大户带动、园区务工等多种形式,带动500多户本村及周边村民增收,其中,通过园区务工带动283户村民增收,通过资产收益分红,带动138户贫困户增收。大樱桃基地还彻底解决了当地农民冬季“猫冬”、无处打工问题。同时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6万元。
今年60岁的村民陈相杨大爷就是樱桃基地的受益者,几年来他们家从负债累累走向了脱贫致富。
村民陈相杨:2017年我们家意外失火,房子都烧没了。李书记让我上果园来上班,还帮助我把房子盖上了,外债都还清了。我家的土地流转给果园了,每亩一千二,我在这打工一天一百,加上村里的保洁工作,一个月七百,收入很稳定还不累,日子一天比一天好。
一业旺带来百业兴,村两委会同扶贫工作队,因地制宜,确立了“平地种植大樱桃,山地种植林果、养殖牛羊,荒山开发矿业、发展光伏”的产业发展新思路。以大樱桃采摘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,三年来共接待游客上万人。建设3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带动了70户贫困户分红增收,每年为村集体创收27万元,建设养牛帮带小区一座,每年为村集体创收2万元。
除了发展产业让村民增收外,北铺子村还积极争取资金,大力完善基础设施,努力提升村容村貌。三年来,共争取到村资金1700多万元,实施了安全饮水项目,根本解决了全村季节性缺水问题,危房改造项目消除了村内危房。道路硬化亮化项目,解决了村民出行问题。护村护地坝项目,为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同时,还建了旅游厕所和标准化卫生室。走在北铺子村的集市上,村民熙熙攘攘,处处洋溢着美好生活的喜悦。
说起村里的变化,村民们每个人都说的滔滔不绝,做地摊生意的村民王振东介绍:原来村里的道路都是水坑子、泥,一下雨积水很深。现在再看看,街上一下雨不存水了,依旧整洁干净,赶集、出门也都好走了,老百姓也越来越有钱了,我们做生意也比以前好做了。
村民肖丽君:现在各家门口都安上了路灯,出来溜达道路也好走了,上哪去都方便了。并且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自来水,还修建了广场,广场上有健身器材,出来能锻炼身体,变化真的是看得见感受的到的。
习 近 平总书记曾说过,上面千条线、下面一根针。中关镇北铺子村村两委正是履职尽责做好了脱贫攻坚的这根“针”,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,带领广大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。
说起下一步的计划,中关镇北铺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常春满怀信心,他介绍:今年谋划一个一千亩荒山,都把它变成果园,变废为宝。按照咱们总书记绿水青山让他变成金山银山的号召,继续走好绿色生态发展的致富之路,今年这个项目马上就实施了,从周边又租了一百多亩土地,还准备把大樱桃产业扩大,在这基础上一点点往前发展,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奔小康。